一尊金灿灿,硕大无朋的佛像摆在面前。善男信女想到的是顶礼膜拜,祈求保佑赐福,可是在柴荣的眼里,这就是一座金山。
没错,就是真金白银!
自从郭威登基之后,均田,鼓励商业,对外用兵,恢复元气……短短五年时间,中原的经济高速发展,开封商贾云集,贸易繁荣。
可与此同时,一个致命的问题也浮现了,商业越是繁荣,交换的货物越多,就越是需要海量的货币,偏偏呢,中原金银产量不丰富也就罢了,就连铜矿也不多。
一面是商业需求旺盛,一面是货币供应严重不足。
带来的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比如众所周知的谷贱伤农现象,在大周就非常非常严重……老百姓分到田地之后,努力耕种,把仓库堆满。可接下来,他们要盖房子,要娶媳妇,要送孩子上学……每一样事情都需要钱,就要拿着粮食去交换。
在几年前,一石粮食,秋收的时候,能卖到七百文以上,而青黄不接的时候,能超过一贯钱。
才五年的功夫,一石粮食,最便宜已经跌破了三百文。
这还是因为大周对外作战,要采购军粮,撑住了粮价,不然跌破二百文,甚至一百文都是有可能的。
历代统一天下之后,都会出现粮价快速下跌的情况,许多文人描述的盛世图景当中,物价低廉往往被拿出来说事。
比如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大乱,河北一带斗米大概几百钱,到唐高祖武德元年,战乱甫平,民生凋敝,洛阳一带斗米飙至八、九千钱。
也就是说,一石粮食,能价值八十贯到九十贯铜钱。
几乎相当于四斤铜钱,换一斤粮食,这个数字是非常非常骇人听闻的!
在战乱的年月,什么都可能发生。
而经过大唐君臣的努力,在《新唐书·魏征传》中记载:于是帝即位四年,米斗三钱。
没错,是三钱。
《食货志》中重复了这个数字:贞观初,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
《资治通鉴·唐纪》中也强调:贞观元年,关中饥,米斗值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是岁天下大稔,米斗不过三四钱。
贞观四年是个分界线,这一年,经过李二的休养生息政策,天下大治,再加风调雨顺,米价降至最低点。不仅在唐朝,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米价最低的时候。从贞观元年的米价千钱到贞观四年的三五钱,不过三四年时间。
与刚刚结束战乱时期相比,米价跌了三千倍!
没错,就是真金白银!
自从郭威登基之后,均田,鼓励商业,对外用兵,恢复元气……短短五年时间,中原的经济高速发展,开封商贾云集,贸易繁荣。
可与此同时,一个致命的问题也浮现了,商业越是繁荣,交换的货物越多,就越是需要海量的货币,偏偏呢,中原金银产量不丰富也就罢了,就连铜矿也不多。
一面是商业需求旺盛,一面是货币供应严重不足。
带来的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比如众所周知的谷贱伤农现象,在大周就非常非常严重……老百姓分到田地之后,努力耕种,把仓库堆满。可接下来,他们要盖房子,要娶媳妇,要送孩子上学……每一样事情都需要钱,就要拿着粮食去交换。
在几年前,一石粮食,秋收的时候,能卖到七百文以上,而青黄不接的时候,能超过一贯钱。
才五年的功夫,一石粮食,最便宜已经跌破了三百文。
这还是因为大周对外作战,要采购军粮,撑住了粮价,不然跌破二百文,甚至一百文都是有可能的。
历代统一天下之后,都会出现粮价快速下跌的情况,许多文人描述的盛世图景当中,物价低廉往往被拿出来说事。
比如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大乱,河北一带斗米大概几百钱,到唐高祖武德元年,战乱甫平,民生凋敝,洛阳一带斗米飙至八、九千钱。
也就是说,一石粮食,能价值八十贯到九十贯铜钱。
几乎相当于四斤铜钱,换一斤粮食,这个数字是非常非常骇人听闻的!
在战乱的年月,什么都可能发生。
而经过大唐君臣的努力,在《新唐书·魏征传》中记载:于是帝即位四年,米斗三钱。
没错,是三钱。
《食货志》中重复了这个数字:贞观初,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
《资治通鉴·唐纪》中也强调:贞观元年,关中饥,米斗值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是岁天下大稔,米斗不过三四钱。
贞观四年是个分界线,这一年,经过李二的休养生息政策,天下大治,再加风调雨顺,米价降至最低点。不仅在唐朝,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米价最低的时候。从贞观元年的米价千钱到贞观四年的三五钱,不过三四年时间。
与刚刚结束战乱时期相比,米价跌了三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