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大早儿,夫人去加班儿了。母亲对我说:“你给孩子们蒸个蛋羹吧。”我说:“我小时候您不是总给我蒸吗,怎么?不会啦!?”母亲说:“嗐,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蒸不好了。可能是鸡蛋不新鲜吧。”

    于是我拿了两个鸡蛋开始准备蒸蛋羹。一边儿做我一边儿跟母亲讲解做蛋羹的要领。其实这些方法都是从网上学的,虽然没有亲自验证过,但我深信不疑。比如鸡蛋要充分打散、要过筛去沫、要加一倍半的水、水要用凉白开、必须蒸12分钟等等。总之我讲得头头是道,母亲也听得频频点头。

    可现实总是无情的打脸。

    揭开锅盖那一刻,我俩都愣了!刚揭锅的时候,碗里的“蛋羹”装若海绵,颜色灰白,然后瞬间就软趴趴的缩在了碗底。母亲尴尬的赶紧说:“我说吧,就是鸡蛋不行啦,现而今都是饲料喂的。”

    我是一个认死理儿较真儿的人。不行,重做。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俩看着垃圾筐里半下子的鸡蛋壳儿,相视无语。

    第二天一大早儿,夫人对我说:“你给孩子们蒸个蛋羹吧。”这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啊?!我激灵一下,赶紧说:“你来你来,我手头儿的稿子还没写完,编辑催呢!”说完便赶紧溜进了书房,耳畔听着夫人打鸡蛋、加水、开火……

    我偷眼去看,也没什么出奇的呀,就那么鼓捣两三下儿就完啦?甚至锅盖都没盖严实。

    可蒸出来的蛋羹就那么黄澄澄的,状若凝脂!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大吃起来,完全不像昨儿面对我做的“海绵蛋羹”那样,拧眉瞪眼、苦大仇深的样子嘛!

    我是一个认死理儿较真儿的人。不会,就问。于是虚心向夫人求教了一番。这一问我才恍然大悟!什么过筛,加一倍半的水,还得是凉白开,还必须蒸12分钟,都是扯淡!最最最关键的,是温度!确切的讲是温度不能太高,要控制在100度以内。怪不得夫人不把蒸锅盖子盖严呢!

    当然,那些扯淡的因素也有点儿用。过筛确实能使蛋羹表面光洁,但不过筛也说得过去,毕竟不是做艺术品。加水一倍半的口感也确实是最好的,但多点儿少点儿也无所谓。用什么水就更不是问题了,只要不用开水冲就行。

    可见,抓住问题的实质才是最最最重要的,花架子往往是混淆视听,蒙外行的!

    幸好,我是一个认死理儿较真儿的人。

    明天一早儿,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