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刘裕也和慕容柔达成了默契,他不进河北,让慕容冲和慕容垂没有机会一致对外,逼着慕容冲走投无路,最好让他bèi'bī死,而慕容柔则表示愿意让刘裕确定对山东一线的占领。

    这个条件,其实也符合刘裕的预期,所以那时候他答应了。当然,答应的主要缘故,其实是因为大军早已很疲惫,上次北伐时候,就已经几乎精疲力尽,是因为上次输的实在很冤,输在了自己人扯后腿上,让大家心里都不服气,憋着了一股劲头,才能从京口一路打到广固。

    可是人力有时而尽,他们是铁军,却不是铁人,他们会疲惫,会辛苦,也会耐不住xìng子,现在,他们几乎已经到了极限,如果再打下去,且不说河北他们根本吞不下去,就是已经拿到手的淮北和山东也可能丢掉,那就太不划算了。

    当然,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苻睿的军队,毕竟还在侧后方趴着呢,虽然刘裕也不是没有做部署,可是毕竟,苻睿不是旁人可比,之前北邙山一战的详细情报,刘裕也拿到了,他知道苻睿这人不好对付,唯有自己亲自上阵,才能有把握挡得住。

    可是刘裕万万想不到的,是苻睿居然比起自己预料的,早了整整十天出动,而且第一战,就攻破重镇钟离,守将王望战死,晋军三千余人部罹难,两淮大震!

    众所周知,晋国都城乃是建康,因为建康作为江南都会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建康据险临江,交通便利,西通巴蜀、荆襄,东接三吴,北面两淮。巴蜀、荆襄足以屏护上游;三吴富裕,足以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两淮地区为攻守进退之所,以攻以守,皆当以建康为根本。

    建康本身前据大江,南临重岭,凭高据深,形势独胜。因为建康城周围山丘很多,如钟山、覆舟山、幕府山。孙吴最初建都于此,诸葛亮称“金陵,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当然了,建都建康,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洛阳被胡人攻下了么,可是,胡人也不是说拿下了你的土地,就算完的,他们也想统一天下啊,那么如何守住江南,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整个防守体系,最重要的,其实是淮河一线。

    老话说得好,守江必守淮,淮河与长江相表里,发挥着双重的屏障作用。道理很简单,自从南北分疆而治之后,往往以淮河为长江之屏障。江南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者莫如守淮。双方争夺的焦点,也在淮河一线,南方只要能够守住淮河一线,保证挡住对方的骑兵,那么半壁江山也就无虞,如果北方政权能够突破淮河防线,则江南一定会灭亡。

    如果说长江的防御是纯被动的,那么,淮河则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两层意义。南方对抗北方,以守而言,则守淮河可藉淮南的广大地区作为纵深;以攻而言,则出淮北可以进取中原。淮河支流多源于淮北,特别是泗水,稍经开凿,即能连通黄河,从而使南方的力量能远投到黄河流域;而单守长江,则一处被突破,便已入其心腹。

    涡河为中原与江淮间的又一条重要交通线。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曰涡口。钟离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南北对峙之际,钟离与寿春俱为淮西重镇。如果想凭淮河而守,钟离正档自许洛方向南下之冲,本来刘裕派了王望,就是觉得王望其人,进取不足,但是守城有余,只要钟离郡还在手上,那么自己的后路就有了保证。

    而且,钟离郡城高池深,粮草充沛,又有河山之险,刘裕还留了最精锐的军队驻守,想必守个半个月没什么问题。而半个月,哪怕再远,也来得及回救了。

    刘裕却万万没有算到,仅仅三天,钟离郡就告城破,而且苻睿不依不饶,已经派兵直取寿春。

    如果寿春再有个闪失,麻烦可就大了。

    淮河上游支流主要有颖河和涡河。颖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曰颖口,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曰涡口。寿春正对颖口,挡颖河、淮河方向的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

    所以说,寿春控扼淮颖,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蔽。另外,寿春一带,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屯耕。故其地利足以为战守之资。

    寿春如果丢了,很显然刘裕的后路就被彻底切断,数万大军还能不能回去,就是个大问题了。本来这次,为了达成突然效果,确保行军速度,刘裕就下令轻装简行,速北上。可是如果说让苻睿切断了自己的交通线,到时候,军中缺粮,战无不胜的北府军是不是还能保持斗志,那就是个问题了。

    无论如何,刘裕必须速做出反应,既然广固一代已经拿下,刘裕就留下何无忌镇守广固,自己则率主力,星夜南下。

    一场激烈的战争,将要打响。

    *******************************

    金城郡其实也是个地广人稀的地方,除了南安,金城,勇士堡等城郭外,其实很多地方,都是没有人的,而且不同于敦煌城外以沙漠戈壁为主,这里其实是以草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