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面的贾政听得后面那肆无忌惮的张狂笑意,皱了皱眉,心里悄悄叹气:之前虽然知道此人风流不羁、乖张难驯,但以为那只是年少轻狂,如今既然能够高中状元,那么应该已经转变了心性,可是没想到竟然比之之前还颇有不如呢……林如海那等惊才绝艳的人物,竟然有这么个不着调的儿子。
贾赦倒是没什么想法,事实上他还颇为庆幸:满朝都知道,新皇自律内敛到油盐不进,但是他却有这么个酒色财气样样精通的救命恩人,这可是个为新皇表忠心的突破口。
不知不觉,几人已经来到了贾母的院子外,不管怎么“相见恨晚”,规矩还是要守的,刘煜整了整仪容,恢复恭敬的肃色,进去给那位一品诰命的史太夫人请安问候。
因有外男,迎春探春惜春自是不在这里,王熙凤再泼皮落魄儿户,这不会在这种场合出现。因此现在,贾母下手的绣墩儿上,只坐了眼儿红红,一看就是哭过了的林黛玉。
贾赦等人进来,众人该起的起,该坐的坐,按着辈分身份一一问好,刘煜悄悄瞥了一眼睁着一双红红兔儿眼的小林黛玉,不着痕迹地皱了皱眉——看这样子,老太太该是提起林如海了,这不是招林黛玉哭么?就是看不出来林黛玉的羸弱,也该听说过她大病初愈,身子禁不起。刘煜倒是忘了,他自己这一路上最大的乐趣就是逗小林黛玉,看她变脸。
刘煜一边如是想着。一边带着微笑向贾母送上自己的礼物:“这些只是一些普通的仪礼,老太太见多识广。可不要嫌弃。”
鸳鸯接过嬷嬷手里的盒子,递到贾母面前,略略打开一些,贾母看了一眼:三支身圆须长,用红线扎着的,上好的山参。
“煜哥儿真是客气了,这么大的参倒是让我开了眼呢!”这几年刘煜和贾府之间的交情虽然不算深厚,但因为有着贾宝玉这个纽带。表面上双方都还过得去,至少保持着最基本的人情来往。贾母摆摆手示意鸳鸯可以将那盒参放下,捧出自己的回礼,“煜哥儿如此大方,倒叫我这老太太不好意思了。我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小扇子就送给煜哥儿玩儿吧。”
刘煜起身,先揖礼。才从丫鬟手里接过贾母给自己的“回礼”:一把唐朝的折扇,打开看那层层叠叠折折皱皱的山水烟云,刘煜在心中轻笑:也算是件稀世珍品。
刘煜也给贾赦贾政备了礼,当然一众长辈都得回礼,还得回两份——林黛玉还在那儿不是?
林黛玉端坐在一边的绣墩儿上,听得一众男人你来我往暗藏锋芒的对话。默默抿着唇儿,一言不发。
终于说说笑笑寒暄完了,贾母笑着打发一众男人“到前面忙你们的大事儿去”,自己牵着林黛玉的手不放,另一只手细细揉着林黛玉那白白的小脸儿。似是感慨万千:“让外孙女儿陪我一会儿,这么多年一直都在我身边。猛地不见了两个多月,真是怪想的!”
刘煜眼光不自觉地流转:这老太太是个难缠的,她在和林黛玉独处时,必然会大谈特谈女儿贾敏和女婿林如海,极有可能准备唆使林黛玉主动留在贾府,甚至还可能有心思让林黛玉主动表露出和贾宝玉结亲的态度!论心计她倒比这家的男人们略胜一筹,可是眼光却窄了些——现在的贾家,可没有跟林家平等对话商议联盟的资本。
林黛玉被上辈子一直疼爱自己、却最终弃自己而取宝钗的外祖母揽在怀里,心里的苦意慢慢泛滥开来,眼圈儿不由更红——当然这副模样看在刘煜眼里,就分分明明是林黛玉自己也不愿意留下,还受了不少委屈。
于是,刘煜笑道:“老太太,宝玉怎的没出来?”
闻言,贾家众人都面露难色,贾母哀叹一声道:“哎,真是造孽啊!宝玉忧心他姑父的病情,又恐黛玉行路艰辛,以至于在黛玉走后的一个月就大病了一场。病愈后竟然忘却了前事,请来的高僧说这是因为慧极伤心、至情伤魄……好在他虽然忘却了一些事情,人却还聪明伶俐!来人啊,快把宝玉叫来!”
鸳鸯应了一声,赶紧退下,亲自去喊人——老夫人特地让她亲自去,可不就是再三提醒宝二爷,千万别在林家面前犯了癫狂么?
贾政更加心急,他那儿子现在是什么德行,他最清楚,以前虽然有些纨绔,但总归还算是正常的世家弟子,可自从病愈之后,竟然口不择言的说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又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后者虽然出格,但也能让人接受,但前者却简直是得罪了全天下参加科举的士子!这样一个出门就得罪人的逆子,贾政是真心不想让他出来见人!
而林黛玉,听到“贾宝玉”三字,身子不由颤了颤,心中猛然涌出一阵深沉的悲痛,不仅悲自己的一腔痴情敌不过风刀霜剑,她更是想起了最后亲眼所见的,贾府大厦倾倒,举家竟然只剩探春一个好女儿扛起悲痛的和亲希望;外祖母亡故,凤姐姐心力交瘁而亡,只换得一卷破席在漫天飞雪中裹身,身怀六甲的宝钗在寒灯下掩面哭泣,披着大红披风的贾宝玉却在漫天白雪中跟着癫狂的一僧一道飘零而去……可悲的命运,谁能改变?自己游魂一缕,贾宝玉也显然没有这个担当……
林黛玉还在魂游天外,不足十五岁的贾宝玉已经随着鸳鸯进来——看来刚刚鸳鸯的叮嘱起了效果,抑或是贾政在这里贾宝玉不敢造次。贾宝玉规规矩矩地拜见了诸位长辈。
在贾政的训斥下,贾宝玉走过去正准备对着刘煜行同辈之礼时。忽然愣住:眼前之人生得眉清目秀、俊朗非凡,举手投足间还带着掩不住的风流倜傥之感,绝无士大夫那种刻板的庸碌世故——贾宝玉一下子对刘煜产生了十足的好感,不禁亲近一步,笑问:“敢问这位哥哥怎么称呼?”
贾赦倒是没什么想法,事实上他还颇为庆幸:满朝都知道,新皇自律内敛到油盐不进,但是他却有这么个酒色财气样样精通的救命恩人,这可是个为新皇表忠心的突破口。
不知不觉,几人已经来到了贾母的院子外,不管怎么“相见恨晚”,规矩还是要守的,刘煜整了整仪容,恢复恭敬的肃色,进去给那位一品诰命的史太夫人请安问候。
因有外男,迎春探春惜春自是不在这里,王熙凤再泼皮落魄儿户,这不会在这种场合出现。因此现在,贾母下手的绣墩儿上,只坐了眼儿红红,一看就是哭过了的林黛玉。
贾赦等人进来,众人该起的起,该坐的坐,按着辈分身份一一问好,刘煜悄悄瞥了一眼睁着一双红红兔儿眼的小林黛玉,不着痕迹地皱了皱眉——看这样子,老太太该是提起林如海了,这不是招林黛玉哭么?就是看不出来林黛玉的羸弱,也该听说过她大病初愈,身子禁不起。刘煜倒是忘了,他自己这一路上最大的乐趣就是逗小林黛玉,看她变脸。
刘煜一边如是想着。一边带着微笑向贾母送上自己的礼物:“这些只是一些普通的仪礼,老太太见多识广。可不要嫌弃。”
鸳鸯接过嬷嬷手里的盒子,递到贾母面前,略略打开一些,贾母看了一眼:三支身圆须长,用红线扎着的,上好的山参。
“煜哥儿真是客气了,这么大的参倒是让我开了眼呢!”这几年刘煜和贾府之间的交情虽然不算深厚,但因为有着贾宝玉这个纽带。表面上双方都还过得去,至少保持着最基本的人情来往。贾母摆摆手示意鸳鸯可以将那盒参放下,捧出自己的回礼,“煜哥儿如此大方,倒叫我这老太太不好意思了。我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小扇子就送给煜哥儿玩儿吧。”
刘煜起身,先揖礼。才从丫鬟手里接过贾母给自己的“回礼”:一把唐朝的折扇,打开看那层层叠叠折折皱皱的山水烟云,刘煜在心中轻笑:也算是件稀世珍品。
刘煜也给贾赦贾政备了礼,当然一众长辈都得回礼,还得回两份——林黛玉还在那儿不是?
林黛玉端坐在一边的绣墩儿上,听得一众男人你来我往暗藏锋芒的对话。默默抿着唇儿,一言不发。
终于说说笑笑寒暄完了,贾母笑着打发一众男人“到前面忙你们的大事儿去”,自己牵着林黛玉的手不放,另一只手细细揉着林黛玉那白白的小脸儿。似是感慨万千:“让外孙女儿陪我一会儿,这么多年一直都在我身边。猛地不见了两个多月,真是怪想的!”
刘煜眼光不自觉地流转:这老太太是个难缠的,她在和林黛玉独处时,必然会大谈特谈女儿贾敏和女婿林如海,极有可能准备唆使林黛玉主动留在贾府,甚至还可能有心思让林黛玉主动表露出和贾宝玉结亲的态度!论心计她倒比这家的男人们略胜一筹,可是眼光却窄了些——现在的贾家,可没有跟林家平等对话商议联盟的资本。
林黛玉被上辈子一直疼爱自己、却最终弃自己而取宝钗的外祖母揽在怀里,心里的苦意慢慢泛滥开来,眼圈儿不由更红——当然这副模样看在刘煜眼里,就分分明明是林黛玉自己也不愿意留下,还受了不少委屈。
于是,刘煜笑道:“老太太,宝玉怎的没出来?”
闻言,贾家众人都面露难色,贾母哀叹一声道:“哎,真是造孽啊!宝玉忧心他姑父的病情,又恐黛玉行路艰辛,以至于在黛玉走后的一个月就大病了一场。病愈后竟然忘却了前事,请来的高僧说这是因为慧极伤心、至情伤魄……好在他虽然忘却了一些事情,人却还聪明伶俐!来人啊,快把宝玉叫来!”
鸳鸯应了一声,赶紧退下,亲自去喊人——老夫人特地让她亲自去,可不就是再三提醒宝二爷,千万别在林家面前犯了癫狂么?
贾政更加心急,他那儿子现在是什么德行,他最清楚,以前虽然有些纨绔,但总归还算是正常的世家弟子,可自从病愈之后,竟然口不择言的说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又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后者虽然出格,但也能让人接受,但前者却简直是得罪了全天下参加科举的士子!这样一个出门就得罪人的逆子,贾政是真心不想让他出来见人!
而林黛玉,听到“贾宝玉”三字,身子不由颤了颤,心中猛然涌出一阵深沉的悲痛,不仅悲自己的一腔痴情敌不过风刀霜剑,她更是想起了最后亲眼所见的,贾府大厦倾倒,举家竟然只剩探春一个好女儿扛起悲痛的和亲希望;外祖母亡故,凤姐姐心力交瘁而亡,只换得一卷破席在漫天飞雪中裹身,身怀六甲的宝钗在寒灯下掩面哭泣,披着大红披风的贾宝玉却在漫天白雪中跟着癫狂的一僧一道飘零而去……可悲的命运,谁能改变?自己游魂一缕,贾宝玉也显然没有这个担当……
林黛玉还在魂游天外,不足十五岁的贾宝玉已经随着鸳鸯进来——看来刚刚鸳鸯的叮嘱起了效果,抑或是贾政在这里贾宝玉不敢造次。贾宝玉规规矩矩地拜见了诸位长辈。
在贾政的训斥下,贾宝玉走过去正准备对着刘煜行同辈之礼时。忽然愣住:眼前之人生得眉清目秀、俊朗非凡,举手投足间还带着掩不住的风流倜傥之感,绝无士大夫那种刻板的庸碌世故——贾宝玉一下子对刘煜产生了十足的好感,不禁亲近一步,笑问:“敢问这位哥哥怎么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