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秦良玉进京
秦良玉望着高大的城墙,川流不息的人流,感概万千,旧地重游,不免心生感慨,几年前,他也是这般提兵北上,拱卫京师,如今,又蒙皇帝陛下相召,再次提兵北上,再次来到这北京城。
不过,如今和先前确实有很大不同,如今已经是崇祯天子了,这位天子自登基以来,就办了数件大事,一扫魏逆;再拿一千万两银子赈灾,这都是天大的事,以至于这位天子的名声,在民间,好得不得了;最近,更是传来,在辽东大胜东虏的消息,举国为之振奋。
从都督府报备完毕,秦良玉这才有闲暇欣赏京城的街景来。
“娘,这京城中变化好大啊!这才几年没来,怎么就好似变了一个样似的。”
说话的人,正是秦良玉一行,得皇帝召见,提兵不远万里,走了半年,才从老家赶到京城,虽然一身的风尘,疲惫,但是,也被这变化很大的京城镇住了。
一位五十来岁,仪度娴雅的老夫人,牵着马匹,颇为感慨的走在京城的答道上,这位就刚到京城的秦良玉。
听见自己儿子的惊奇声,回过头来,婉约笑道:“确实变化很大,娘记得先前外城可没这般繁华,可如今,到处都是房子,到处都是人流,好似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和前两年可大不同。”秦良玉笑着说道,这北京的外城给秦良玉的印象就是一破落户住的地方,可如今,一件件高大的砖房整齐的排列,街上的人都是来去匆匆,似乎都有自己的事做,可和几年前他来这里的时候打不一样。
秦良玉看到的,就是如今北京城刚刚兴起的工厂,一排排的砖房,就是工厂的厂房,有琉璃斋的玻璃场,有制衣厂,被服场,马车厂等等,部分兵工厂也设在这里,所以,看上去,很大一片都是这种一般整齐的大房子,给人的感觉相当的震撼,道路也是修过的,主干道路,铺的是砖,远比以前干净,而时近午时,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工厂里的人匆匆忙忙的下工,有的回家吃饭,有的则借着下工的时候,出去办事,等等,人流湍急,让身处人流之中的秦良玉一行,大感意外。
“娘,都近午时了吧,孩子这肚子可饿得咕咕叫了,咱们还是去吃饭吧,吃过了饭,再去京城一绝的琉璃斋看看吧,如今都说,到了京城,不去琉璃斋,就白来京城了,娘,咱们以前住的那地方琉璃斋不远吧,正好,看过琉璃斋了顺道回家。”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嚷嚷道,如今京城的第一大景,就是琉璃斋那一条街的玻璃墙,其价值,有人说,价值百万两以上,以至于京城里的男女老幼携家带口的去看这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景。
秦良玉娴雅的笑道:“行!娘也听说这琉璃斋乃是京城必去之处,也想看看到底如何呢,正好,咱们家离琉璃斋不远,正好顺道,也去看看吧,现在吃午饭还早了些,看过之后,再去吃饭不迟!”
秦良玉是大明朝正儿八经的都督佥事,实职的总兵官,对朝廷的动向,消息自然灵通,知道如今琉璃斋代表着什么,供应整个大军和东虏作战的银子,估计大半都是从这里出的,对于皇帝的生财能力,秦良玉当真是佩服。
又想起皇帝给的那十万两银子,先前她数次为大明朝转战,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可从来没遇到这种事,大多时候都是需要自己筹备粮食,自己招募兵员,就连兵器什么都是自己筹备的,这次皇帝很大方,一次就给了他十万两银子作为开拔的费用,让秦良玉感觉到了温暖,来的路上,有银子,也才大方一些,时不时还能给士卒一些肉吃,过得可谓是“上等人”的日子,倒是让士卒们走得欢快得很,都说值得,让秦良玉对皇帝的好奇,不止增加一筹,逐渐的,又从邸报等各路消息得知,调去拱卫京师的其他两路人马,受到的是新军待遇,据说好得不得了,一个月能拿到三两银子的饷银,这让秦良玉更加的意外,皇帝虽然一直都待自己不错,但是,能给如此之高的军饷,还真的是不可思议。
“娘,娘……”秦良玉身后的一个年轻女子走上前来喊道,打断了秦良玉的思索。
“凤儿,怎么了?”秦良玉温婉的问道,问话的这个人,正是秦良玉的儿媳妇张凤仪。
“……娘,你快看,快看啊!好漂亮啊!”张凤仪已经惊讶的叫了起来,连连指给秦良玉看。
秦良玉远远的看过去,也是大吃一惊!从邸报上听说过琉璃斋是一条玻璃做成的街,可到了实地,看到了实景,才觉得震惊!原本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如今,已经变成了相当的开阔的大街了,原先的房子已经被推到,变成了一个开阔的广场,广场上铺了地砖,那面传说中的玻璃街,正对着广场,那整面整面明亮的玻璃墙,让人为之目眩。
“娘!呆会可得给凤儿买一面大镜子,娘可是答应了的……”张凤仪已经恨不得立刻就到琉璃斋去看看了。
秦良玉看着自己媳妇的模样,微微的笑了起来。
街头,四轮的马车来来往往,时不时的和秦良玉一行人擦肩而过,让秦良玉生出少许“陌生感”来,这京城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这一行人,牵战马,佩长剑,腰刀,一行人身上明显有着“杀伐之气”,一看就领兵打仗的,不过,领头的却是一个温婉的妇人,这种身份,京城之中对他们并不陌生。
秦良玉望着高大的城墙,川流不息的人流,感概万千,旧地重游,不免心生感慨,几年前,他也是这般提兵北上,拱卫京师,如今,又蒙皇帝陛下相召,再次提兵北上,再次来到这北京城。
不过,如今和先前确实有很大不同,如今已经是崇祯天子了,这位天子自登基以来,就办了数件大事,一扫魏逆;再拿一千万两银子赈灾,这都是天大的事,以至于这位天子的名声,在民间,好得不得了;最近,更是传来,在辽东大胜东虏的消息,举国为之振奋。
从都督府报备完毕,秦良玉这才有闲暇欣赏京城的街景来。
“娘,这京城中变化好大啊!这才几年没来,怎么就好似变了一个样似的。”
说话的人,正是秦良玉一行,得皇帝召见,提兵不远万里,走了半年,才从老家赶到京城,虽然一身的风尘,疲惫,但是,也被这变化很大的京城镇住了。
一位五十来岁,仪度娴雅的老夫人,牵着马匹,颇为感慨的走在京城的答道上,这位就刚到京城的秦良玉。
听见自己儿子的惊奇声,回过头来,婉约笑道:“确实变化很大,娘记得先前外城可没这般繁华,可如今,到处都是房子,到处都是人流,好似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和前两年可大不同。”秦良玉笑着说道,这北京的外城给秦良玉的印象就是一破落户住的地方,可如今,一件件高大的砖房整齐的排列,街上的人都是来去匆匆,似乎都有自己的事做,可和几年前他来这里的时候打不一样。
秦良玉看到的,就是如今北京城刚刚兴起的工厂,一排排的砖房,就是工厂的厂房,有琉璃斋的玻璃场,有制衣厂,被服场,马车厂等等,部分兵工厂也设在这里,所以,看上去,很大一片都是这种一般整齐的大房子,给人的感觉相当的震撼,道路也是修过的,主干道路,铺的是砖,远比以前干净,而时近午时,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工厂里的人匆匆忙忙的下工,有的回家吃饭,有的则借着下工的时候,出去办事,等等,人流湍急,让身处人流之中的秦良玉一行,大感意外。
“娘,都近午时了吧,孩子这肚子可饿得咕咕叫了,咱们还是去吃饭吧,吃过了饭,再去京城一绝的琉璃斋看看吧,如今都说,到了京城,不去琉璃斋,就白来京城了,娘,咱们以前住的那地方琉璃斋不远吧,正好,看过琉璃斋了顺道回家。”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嚷嚷道,如今京城的第一大景,就是琉璃斋那一条街的玻璃墙,其价值,有人说,价值百万两以上,以至于京城里的男女老幼携家带口的去看这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景。
秦良玉娴雅的笑道:“行!娘也听说这琉璃斋乃是京城必去之处,也想看看到底如何呢,正好,咱们家离琉璃斋不远,正好顺道,也去看看吧,现在吃午饭还早了些,看过之后,再去吃饭不迟!”
秦良玉是大明朝正儿八经的都督佥事,实职的总兵官,对朝廷的动向,消息自然灵通,知道如今琉璃斋代表着什么,供应整个大军和东虏作战的银子,估计大半都是从这里出的,对于皇帝的生财能力,秦良玉当真是佩服。
又想起皇帝给的那十万两银子,先前她数次为大明朝转战,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可从来没遇到这种事,大多时候都是需要自己筹备粮食,自己招募兵员,就连兵器什么都是自己筹备的,这次皇帝很大方,一次就给了他十万两银子作为开拔的费用,让秦良玉感觉到了温暖,来的路上,有银子,也才大方一些,时不时还能给士卒一些肉吃,过得可谓是“上等人”的日子,倒是让士卒们走得欢快得很,都说值得,让秦良玉对皇帝的好奇,不止增加一筹,逐渐的,又从邸报等各路消息得知,调去拱卫京师的其他两路人马,受到的是新军待遇,据说好得不得了,一个月能拿到三两银子的饷银,这让秦良玉更加的意外,皇帝虽然一直都待自己不错,但是,能给如此之高的军饷,还真的是不可思议。
“娘,娘……”秦良玉身后的一个年轻女子走上前来喊道,打断了秦良玉的思索。
“凤儿,怎么了?”秦良玉温婉的问道,问话的这个人,正是秦良玉的儿媳妇张凤仪。
“……娘,你快看,快看啊!好漂亮啊!”张凤仪已经惊讶的叫了起来,连连指给秦良玉看。
秦良玉远远的看过去,也是大吃一惊!从邸报上听说过琉璃斋是一条玻璃做成的街,可到了实地,看到了实景,才觉得震惊!原本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如今,已经变成了相当的开阔的大街了,原先的房子已经被推到,变成了一个开阔的广场,广场上铺了地砖,那面传说中的玻璃街,正对着广场,那整面整面明亮的玻璃墙,让人为之目眩。
“娘!呆会可得给凤儿买一面大镜子,娘可是答应了的……”张凤仪已经恨不得立刻就到琉璃斋去看看了。
秦良玉看着自己媳妇的模样,微微的笑了起来。
街头,四轮的马车来来往往,时不时的和秦良玉一行人擦肩而过,让秦良玉生出少许“陌生感”来,这京城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这一行人,牵战马,佩长剑,腰刀,一行人身上明显有着“杀伐之气”,一看就领兵打仗的,不过,领头的却是一个温婉的妇人,这种身份,京城之中对他们并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