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水力及铁路
再次看到孙元化,杨改革很是惊讶,孙元化的模样,自己已经几乎认不出来了,按照杨改革的话来说,已经脱形了。
黑,瘦,疲倦,憔悴,累,混杂着眼睛里闪烁的亢奋的光芒,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该如何来描述眼前这个人。
“卿家怎么这幅模样了?”杨改革惊讶的问道。
不仅仅是杨改革惊讶,连在一旁的王承恩也很是惊讶。
“回禀陛下,臣无事,不过是睡得少了些罢了,不碍事的……”孙元化以那憔悴的模样说道,话语里,却是疲倦带着亢奋。
“这才几日没见?卿家就这幅模样了,还说没事,若是这样下去,用不到人坛建成,卿家恐怕就要成皮包骨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朕虐待卿家呢,这怎么行?”杨改革说道。杨改革实在是没料到,孙元化居然会成这个模样,脱型得厉害,压力大,但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吧。
“……陛下,真的不碍事,不过是臣最近睡得少了,所以才这幅模样,只要稍稍养几日,就好了……”孙元化继续以憔悴,疲倦而又带着亢奋的话语说道,黑眼圈,红血色说明,只怕是数日没有好好睡过了。
杨改革算是一阵无语,回想起最近这一段日子以来孙元化不断给自己交上来的作业,杨改革已经明白了几分,这大概也是压力压的,用混凝土修那么大一个水坝,在如今,绝对是个大工程,面对未知,面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寻常人又如何能理解主持者的难处和压力?修这个水坝,既是启动水力作为工业动力,也是在为人坛做技术验证,所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是一个水坝那么简单,人坛若是没修好倒了,这后果连杨改革都不敢想,只怕只能做最坏的打算下罪己诏了,这对于工业化的进程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杨改革寄予厚望的在精神世界钉一根桩子的计划,将会彻底的失败,明朝工业化将产生巨大的变数,杨改革自己所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自然要将这些压力传导给具体的执行者,没料到,却是把孙元化压成了这般模样。
“……唉,卿家还是不要这般拼命,朕可损失不起……”杨改革感叹的说了句。
“……陛下,臣真的不要紧,养几日就好了……”孙元化满不在乎的说道。
一阵沉默。
搞科研,做技术,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杨改革再次有了深感的感触。
“……听说那水坝修得差不多了……”杨改革撇开重要的东西,问道。
孙元化一愣,接着回答道:“……回禀陛下,是的,修得差不多了……,包括水坝本身,水泥厂的引水渠,排水渠,包括相应的铁厂,煤场,灰厂,都建得差不多了……,陛下,西山这地方,铁,煤,石灰,水这几样全部齐聚在一起,离京城又近,确实比天津那边更加适合……”
“……嗯,是的,这个朕知道,西山这边适合,就先在西山这边做吧,天津那边也不要停,无定河的河水只有那么多,而且不稳定,西山这边,只怕也是有限的,只怕日后还得再找其他地方,想其他办法的……”杨改革知道孙元化说什么,西山这边的原材料集中,水力,经销地都聚集在一处,算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重工业基地,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水力有限时代,要挑起重工业基地的重担,只怕还有些难度,当然,在没有稳定的动力来源之前,这里确实比天津那边更好,作为重工业启蒙的基地,也足够了,但若是到了蒸汽机时代,到了需要更多,更大,更稳定动力的时候,这里的就未必适合做重工业基地了,就说那污染,只怕北京城的高官们都受不了。当然,在杨改革眼里,孙元化送来的那些“写真样图”里,那些高耸的烟囱,冒出的浓烟,都是杨改革最爱。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孙元化说道,水力代替人力,畜力,确实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制造水泥,需要大量的动力来研磨,粉碎生料,熟料,没有稳定和持续而且廉价的动力,这水泥的产量是肯定上不去的,价格无疑是降不下来的,降不下来,于推广也就不利。
稍稍的沉默了一下,杨改革就翻出了水坝的图纸来。杨改革人在紫禁城,无法外出,为了直观的需要,也就有了这些直观的“写真”图纸。按照杨改革的要求,这写真图纸唯一的要求就是“写真”,实际是什么模样,就画成什么模样,对于能动用全国资源的皇帝来说,这个要求不过分,总比皇帝跑到西山自己去看来得合理,也在京城里掀起了一股“写真风”。
“……这西山,也确实是比天津那边有优势……”杨改革看了半天的“写真”图纸,说道,不得不说,如今水坝差不多建好,水泥厂建成,动力来源相对稳定之后,西山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而天津,毕竟还是太远了,三百里的路程,对于如今的明朝来说,依旧是个不小的数字,生产力够不着。
“……回禀陛下,是的,水坝建好之后,这粉碎生料,熟料几乎不费多少力,远比先前使用畜力划算,这水泥的产量一下子就起来了,这价格也下来了,有了西山产的水泥,臣才有把握说修人坛,否则,靠人力和畜力研磨出修人坛的水泥,臣实在是没多大的把握……”孙元化说道,眼睛里又是疲惫和憔悴,又是亢奋。
杨改革又是一阵沉默,话题又扯到人坛上去了,人坛对于如今的明朝来说,称得上超级工程中的超级工程,所遇到的难题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孙元化煎熬成这样子,也是压力所致,杨改革的压力也是不小。
再次看到孙元化,杨改革很是惊讶,孙元化的模样,自己已经几乎认不出来了,按照杨改革的话来说,已经脱形了。
黑,瘦,疲倦,憔悴,累,混杂着眼睛里闪烁的亢奋的光芒,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该如何来描述眼前这个人。
“卿家怎么这幅模样了?”杨改革惊讶的问道。
不仅仅是杨改革惊讶,连在一旁的王承恩也很是惊讶。
“回禀陛下,臣无事,不过是睡得少了些罢了,不碍事的……”孙元化以那憔悴的模样说道,话语里,却是疲倦带着亢奋。
“这才几日没见?卿家就这幅模样了,还说没事,若是这样下去,用不到人坛建成,卿家恐怕就要成皮包骨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朕虐待卿家呢,这怎么行?”杨改革说道。杨改革实在是没料到,孙元化居然会成这个模样,脱型得厉害,压力大,但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吧。
“……陛下,真的不碍事,不过是臣最近睡得少了,所以才这幅模样,只要稍稍养几日,就好了……”孙元化继续以憔悴,疲倦而又带着亢奋的话语说道,黑眼圈,红血色说明,只怕是数日没有好好睡过了。
杨改革算是一阵无语,回想起最近这一段日子以来孙元化不断给自己交上来的作业,杨改革已经明白了几分,这大概也是压力压的,用混凝土修那么大一个水坝,在如今,绝对是个大工程,面对未知,面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寻常人又如何能理解主持者的难处和压力?修这个水坝,既是启动水力作为工业动力,也是在为人坛做技术验证,所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是一个水坝那么简单,人坛若是没修好倒了,这后果连杨改革都不敢想,只怕只能做最坏的打算下罪己诏了,这对于工业化的进程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杨改革寄予厚望的在精神世界钉一根桩子的计划,将会彻底的失败,明朝工业化将产生巨大的变数,杨改革自己所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自然要将这些压力传导给具体的执行者,没料到,却是把孙元化压成了这般模样。
“……唉,卿家还是不要这般拼命,朕可损失不起……”杨改革感叹的说了句。
“……陛下,臣真的不要紧,养几日就好了……”孙元化满不在乎的说道。
一阵沉默。
搞科研,做技术,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杨改革再次有了深感的感触。
“……听说那水坝修得差不多了……”杨改革撇开重要的东西,问道。
孙元化一愣,接着回答道:“……回禀陛下,是的,修得差不多了……,包括水坝本身,水泥厂的引水渠,排水渠,包括相应的铁厂,煤场,灰厂,都建得差不多了……,陛下,西山这地方,铁,煤,石灰,水这几样全部齐聚在一起,离京城又近,确实比天津那边更加适合……”
“……嗯,是的,这个朕知道,西山这边适合,就先在西山这边做吧,天津那边也不要停,无定河的河水只有那么多,而且不稳定,西山这边,只怕也是有限的,只怕日后还得再找其他地方,想其他办法的……”杨改革知道孙元化说什么,西山这边的原材料集中,水力,经销地都聚集在一处,算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重工业基地,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水力有限时代,要挑起重工业基地的重担,只怕还有些难度,当然,在没有稳定的动力来源之前,这里确实比天津那边更好,作为重工业启蒙的基地,也足够了,但若是到了蒸汽机时代,到了需要更多,更大,更稳定动力的时候,这里的就未必适合做重工业基地了,就说那污染,只怕北京城的高官们都受不了。当然,在杨改革眼里,孙元化送来的那些“写真样图”里,那些高耸的烟囱,冒出的浓烟,都是杨改革最爱。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孙元化说道,水力代替人力,畜力,确实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制造水泥,需要大量的动力来研磨,粉碎生料,熟料,没有稳定和持续而且廉价的动力,这水泥的产量是肯定上不去的,价格无疑是降不下来的,降不下来,于推广也就不利。
稍稍的沉默了一下,杨改革就翻出了水坝的图纸来。杨改革人在紫禁城,无法外出,为了直观的需要,也就有了这些直观的“写真”图纸。按照杨改革的要求,这写真图纸唯一的要求就是“写真”,实际是什么模样,就画成什么模样,对于能动用全国资源的皇帝来说,这个要求不过分,总比皇帝跑到西山自己去看来得合理,也在京城里掀起了一股“写真风”。
“……这西山,也确实是比天津那边有优势……”杨改革看了半天的“写真”图纸,说道,不得不说,如今水坝差不多建好,水泥厂建成,动力来源相对稳定之后,西山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而天津,毕竟还是太远了,三百里的路程,对于如今的明朝来说,依旧是个不小的数字,生产力够不着。
“……回禀陛下,是的,水坝建好之后,这粉碎生料,熟料几乎不费多少力,远比先前使用畜力划算,这水泥的产量一下子就起来了,这价格也下来了,有了西山产的水泥,臣才有把握说修人坛,否则,靠人力和畜力研磨出修人坛的水泥,臣实在是没多大的把握……”孙元化说道,眼睛里又是疲惫和憔悴,又是亢奋。
杨改革又是一阵沉默,话题又扯到人坛上去了,人坛对于如今的明朝来说,称得上超级工程中的超级工程,所遇到的难题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孙元化煎熬成这样子,也是压力所致,杨改革的压力也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