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11月3日早上10点,美国政府公布了对加勒比珍珠号海难事故的调查结果。←美国政府宣称,在经过他们的认真的调查,包括对打捞起来的沉船残骸的研究,以及对于幸存者和目击者的调查,他们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加勒比珍珠号是被放置在船只底部的大型炸弹炸毁的。而考虑到当时港口的情况,美国政府认为,只有直接控制港口的西班牙人才有机会有可能将一枚如此之大的炸弹安放到船只的下方。因为,美国政府认为,西班牙政府应该为这次海难负责。

    这个消息顿时让整个世界都震动了。虽然此前的美国报纸上一直在大火力的攻击西班牙人,但是报纸的指责和美国政府的指责就完全是两码事了。如今美国政府做出了这样的认定,这就充分表明了,美国政府不但不打算让事态平息,而且还打算让局势进一步紧张,甚至可能发动战争。

    而到了下午,美国总统召见了西班牙大使,要求西班牙政府立刻给出解释,并且向西班牙政府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西班牙政府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回复。

    在这份最后通牒中,美国政府要求西班牙政府立刻,无条件的从古巴撤走所有的军队,承认古巴独立,并对加勒比珍珠号做出相应的赔偿。

    很显然,这样的条件是西班牙政府完全无法接受的,所以这份最后通牒提出之后,泰晤士报直接就用“美国和西班牙正在走向战争”为题报道了这一新闻:

    “显然,美国政府给出的那份调查报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事件发生后,美国战列舰纽约号立刻展开了救援工作,并顺势控制了海难发生的区域。接着沉船被打捞起来后,西班牙政府提出的共同勘验的要求也被美国政府拒绝。也就是说,对于关键性证据——沉船的遗骸的调查,完全是美国政府黑箱操作的。这样的调查报告几乎就没有可信度可言。

    而且这个结论在逻辑上也是完全讲不通的。西班牙人在古巴的局面并不好,即使没有这个事件,他们的统治还能维持多久都是个问题。在这个时候,他们怎么敢向美国发起挑衅?这样的做法又能有什么好处呢?相反如果我们考虑一下,谁会是这场灾难中最大的获益者,那么我们也许会对这场灾难有一个全新的看法。

    美国政府利用了这次事件,他们提出的这个最后通牒几乎可以说是毫无诚意的。他们提出来的那些条件,几乎可以和当年罗马向迦太基提出的通牒相提并论了。他们这是在直接要求西班牙人无条件投降了。很显然,西班牙人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如果美国人要发起战争,西班牙人除了应战,也别无其他的选择了。

    这个时候,唯一可能维护世界的秩序和和平,唯一能够让那些贪婪而虚伪的美国人冷静下来继续装文明人的,就只有世界上最伟大的军队——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了。我敢说,如果不是因为战无不胜的皇家海军的存在,很多年前,美国人就会向古巴伸出魔爪了。

    这一次,美国人胆敢铤而走险,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他们知道,大英帝国在南非遇到了一些麻烦。他们以为可以利用南非牵制住大英帝国的力量,让大英帝国无暇西顾。不过他们恐怕低估了……”

    而在西班牙,更是群情激奋。如今的西班牙,早就不是大航海时代的那个纵横七海的庆达国家,只是一个落后的,没落的帝国。不要说和英国德国法国相比,就算是和刚刚独立没多久的意大利比,也差一大截。而如今的美国在工业实力上甚至已经略微的超过了英国一点点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被英国更强,这就像你和你的某个同事都拿月收入都是一万,但是这不意味着你和你的同事有一样的经济实力,比如说你刚刚参加工作,而你的同事已经工作十来年了)西班牙自然就更不是对手了。

    但是和一切衰落的帝国一样,承认自己衰落都是非常困难的。越是衰落的帝国,越是喜欢用傲慢来掩饰自己的自卑,于是就越发的容易表现得自高自大。西班牙也不例外。

    “好好的教训教训那些美国佬!”

    “打到华.盛.顿去,火烧白宫!”

    “让那些美洲野蛮人知道知道厉害!”

    这一类的不自量力的叫嚣也充满了西班牙的媒体。也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西班牙王国政府终于对美国的最后通牒作出了回应:

    “美国对我国的指责是毫无依据的。依据我们现场勘查和调查所得,这条船是从内部发生爆炸的,这完全可能是因为这条船携带了某些易燃易爆的货物造成的。甚至于它的爆炸本身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一些战争贩子试图利用这个手段,挑起战争!

    在加勒比珍珠号沉没事件中,西班牙没有任何能够被指责的地方,所以我们自然不会接受任何讹诈,即使是战争。我们西班牙王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度(印加人,阿兹特克人一定对此表示赞同),但我们绝不惧怕战争,如果美国人想要将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我们除了勇敢应战,也别无需选择!”

    ……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在收到西班牙人的回复后,威廉·麦金莱非常高兴。他对自己的内阁成员们说,“你们去和国会那年联系一下,明天一早我要到国会,向国会议员们发表讲话,并请求他们同意,让我们向西班牙人宣战!”

    “好的,总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