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孟面对着苗兵,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成大事,必合乎天理。
前面张希孟批评过天人感应,否定过天命,到了这一次,张希孟算是把矛头对准了成王败寇。
他从苗兵讲起,一个人为了荣华富贵,大约可以不择手段,用尽心机。
但是要让几万人,几十万人,为了一件大事,共同努力,就不是单纯的荣华富贵,封侯拜相……因为傻子也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
能笑到最后的,只是极少数人,既然注定要成为消耗品,那又何必玩命?
所以历来上位者都努力抓住少数亲信,靠着他们出力气,争雄一方,逐鹿天下。普通的将士,就是一堆数字罢了。
这就是陈友谅等人的真相,他能抓住的只有亲信将领,后来亲信损失光了,就剩下家人兄弟,最后连兄弟都弃他而去,陈友谅也就成了孤家寡人,众叛亲离。
由此可见,为了一家一姓之荣华,为了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这种目标,并不能获得大多数的人认可。
而成就大业,必须要万众一心。
要想万众一心,则行事必合乎天理!
说到了这里,张希孟又很不客气地将“天理”两个字抢了过来!何为天理?天理自然不能是一人之天理,天理必定是为了公心,为了万民百姓,必定是用意良善……例如均田!
只有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才能得到大多数的支持。
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天理至公,一视同仁。
故此对待百姓,并不会区分出身,在乎来源……关键是要认同天理,秉持公心,愿意为万民做事。
只要能做到这些,不管是汉人、苗人、蒙古人,皆可以用之,而用这样的人,百姓获益,朝廷得利,国富民强,指日可待。
反之,即便是自己人,心术不正,也会遗祸无穷,甚至会造成更惨重的损失。
所以接下来务必要打破门户之见,消除前后之别,杜绝乡亲抱团,不允许排斥外人……一切量才录用,开诚布公。
很显然,张希孟的这番阐发,等于是给接下来的大规模整军定调子,确立原则。用心之深,自不必说。
正如张希孟所说,要成大事,必合乎天理……历来所有的大事情,都是道理为先。
一场席卷大明朝野的变革,正在酝酿着。
前面张希孟批评过天人感应,否定过天命,到了这一次,张希孟算是把矛头对准了成王败寇。
他从苗兵讲起,一个人为了荣华富贵,大约可以不择手段,用尽心机。
但是要让几万人,几十万人,为了一件大事,共同努力,就不是单纯的荣华富贵,封侯拜相……因为傻子也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
能笑到最后的,只是极少数人,既然注定要成为消耗品,那又何必玩命?
所以历来上位者都努力抓住少数亲信,靠着他们出力气,争雄一方,逐鹿天下。普通的将士,就是一堆数字罢了。
这就是陈友谅等人的真相,他能抓住的只有亲信将领,后来亲信损失光了,就剩下家人兄弟,最后连兄弟都弃他而去,陈友谅也就成了孤家寡人,众叛亲离。
由此可见,为了一家一姓之荣华,为了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这种目标,并不能获得大多数的人认可。
而成就大业,必须要万众一心。
要想万众一心,则行事必合乎天理!
说到了这里,张希孟又很不客气地将“天理”两个字抢了过来!何为天理?天理自然不能是一人之天理,天理必定是为了公心,为了万民百姓,必定是用意良善……例如均田!
只有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才能得到大多数的支持。
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天理至公,一视同仁。
故此对待百姓,并不会区分出身,在乎来源……关键是要认同天理,秉持公心,愿意为万民做事。
只要能做到这些,不管是汉人、苗人、蒙古人,皆可以用之,而用这样的人,百姓获益,朝廷得利,国富民强,指日可待。
反之,即便是自己人,心术不正,也会遗祸无穷,甚至会造成更惨重的损失。
所以接下来务必要打破门户之见,消除前后之别,杜绝乡亲抱团,不允许排斥外人……一切量才录用,开诚布公。
很显然,张希孟的这番阐发,等于是给接下来的大规模整军定调子,确立原则。用心之深,自不必说。
正如张希孟所说,要成大事,必合乎天理……历来所有的大事情,都是道理为先。
一场席卷大明朝野的变革,正在酝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