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新旅程、新词条、新能力(2/5)
牟仲义左右看了看,然后小声说道:“我以前不怎么进生产线,不过大致就是生产靠机械,组装靠人力。”
很多人觉得,越是高精尖的工业,越要上机械,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从F22到F35,再到现今即将破壳而出的歼20,无不是采用人工铆接技术组装,与国内没有好机床这种屁话没关系。
其原因有三点。
1、整体性:一架战斗机,零部件数量是百万级的,机械你让它打一百万个一模一样的孔,它可能做的比人类好,然你让它打一百万个不一样的孔试试?生产线得造几十公里去,精度也达不到要求。
而隐形战机,最重要的就是精度,每一条缝隙,每一个铆接口,都代表雷达反射面积的变化。
2、纠错性:所有零部件即便是机械生产的,也是存在误差和残次品的,而机械组装下,当数量庞大了,会出现误差增熵。
这就和你在家组装书桌一个道理,前三个腿伱拧的时候都觉得很“正”,结果到第四个腿的时候发现其实是歪的,还要回过去把前三条腿松一松。
而战机零件数以百万,精度要求高了,干一点就得校准一次,效率还不如直接上人工,用经验和细心去抹平误差,达到整体的统一。
3、产量:f22几十年了,才造了不到200架,06年首飞的f35,至今不满百(23年数据是1000架)。
如果像造汽车那样一年搞个几万台,咬咬牙搞一条几十公里的生产线也值了,一年几十架,搞什么生产线?生产线维护成本都堆上天了!
周瑞帮韩子茵拉了拉毛毯,盖住了她修长的脖颈,转头对牟仲义道:“那我们估计也得进生产线吧。”
牟仲义小声道:“看怎么安排了,你要是想轻松点,蓉飞也不会逼着你进,但我以前的老师和我说过一句话:实验室里算笔头子,是造不出飞机的,蓉飞里哪怕是研究员,动手能力也是硬指标。”
那些只会做实验,算数据的,你要去大学里找,在蓉飞没这个说法。
就之前去沪上的那些老专家,谁年轻的时候没在车间里混过?没扛过钢板?打过螺丝?
周瑞心下了然。
他当然不怕进车间生产线,就自己这体格,一看就是个扛钢板的好料子。
甚至某种意义上,周瑞计划里本就有进车间闯荡一下的意思。
如果只需要在实验室里算数据,那留在沪上远程通讯就好了,跑一趟干嘛?
是我的大秘书身材不好么?
我周瑞,重活一世,还带系统,努力了这么久,终于能进厂打螺丝了!
很多人觉得,越是高精尖的工业,越要上机械,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从F22到F35,再到现今即将破壳而出的歼20,无不是采用人工铆接技术组装,与国内没有好机床这种屁话没关系。
其原因有三点。
1、整体性:一架战斗机,零部件数量是百万级的,机械你让它打一百万个一模一样的孔,它可能做的比人类好,然你让它打一百万个不一样的孔试试?生产线得造几十公里去,精度也达不到要求。
而隐形战机,最重要的就是精度,每一条缝隙,每一个铆接口,都代表雷达反射面积的变化。
2、纠错性:所有零部件即便是机械生产的,也是存在误差和残次品的,而机械组装下,当数量庞大了,会出现误差增熵。
这就和你在家组装书桌一个道理,前三个腿伱拧的时候都觉得很“正”,结果到第四个腿的时候发现其实是歪的,还要回过去把前三条腿松一松。
而战机零件数以百万,精度要求高了,干一点就得校准一次,效率还不如直接上人工,用经验和细心去抹平误差,达到整体的统一。
3、产量:f22几十年了,才造了不到200架,06年首飞的f35,至今不满百(23年数据是1000架)。
如果像造汽车那样一年搞个几万台,咬咬牙搞一条几十公里的生产线也值了,一年几十架,搞什么生产线?生产线维护成本都堆上天了!
周瑞帮韩子茵拉了拉毛毯,盖住了她修长的脖颈,转头对牟仲义道:“那我们估计也得进生产线吧。”
牟仲义小声道:“看怎么安排了,你要是想轻松点,蓉飞也不会逼着你进,但我以前的老师和我说过一句话:实验室里算笔头子,是造不出飞机的,蓉飞里哪怕是研究员,动手能力也是硬指标。”
那些只会做实验,算数据的,你要去大学里找,在蓉飞没这个说法。
就之前去沪上的那些老专家,谁年轻的时候没在车间里混过?没扛过钢板?打过螺丝?
周瑞心下了然。
他当然不怕进车间生产线,就自己这体格,一看就是个扛钢板的好料子。
甚至某种意义上,周瑞计划里本就有进车间闯荡一下的意思。
如果只需要在实验室里算数据,那留在沪上远程通讯就好了,跑一趟干嘛?
是我的大秘书身材不好么?
我周瑞,重活一世,还带系统,努力了这么久,终于能进厂打螺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