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大和尚抬起眼帘,瞅了顾为经一眼。

    “不介意的话,您还是叫我居士吧,或者我姓顾,直接就叫我小顾也行。”

    顾为经说道。

    “好吧,实话实说,其实我也觉得满大街喊人家儿子有点奇怪。”

    和尚竟然也松了一口气,挠了挠光光的头皮。

    顾为经注意到,这位穿着的橘红色僧袍的和尚。

    他虽然身材魁梧,但面容却稍显有些稚气。

    面对面说话的时候。

    顾为经才发现对方也挺年轻的。

    也许论岁数也就和那两个澳大利亚游客相仿,应该不比顾为经大多少。

    不过这在仰光并不奇怪。

    本地人很多奉行特殊习俗,当家里的男孩子真正要踏足的社会的时候,要先送去庙里出一次家,才能表示“他已经真正的长大成人。”

    就和非洲部族孩子长大了,要去猎一只狮子才能代表有正式的资格踏入成人社会,一个道理。

    都是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不过在东南亚便成了当和尚。

    无论出家,还是还俗,在本地手续都非常的方便。所以泰国、缅甸、斯里兰卡这些国家,僧侣文化和本土居民生活,贴合的极为紧密。

    大街小巷都都能看到年轻的僧侣。

    乃至只有五六岁大,却也穿着僧袍在街上走过的小沙弥。

    甚至一些社会名流,达官贵人,都曾经出家过。

    这一点,倒和日本的平安时代里,天皇公卿动不动就跑到寺院里出家,改当法皇有点相似。

    “经我个人研究,觉得叫benefactor(信众)或者donor(布施者)更合适一点,但本地佛学院的慧花法师说,前者太过正式拗口了,后者有讨要供养之嫌,有铜臭气,不如直接叫SON,老外听起来……”僧人有些羞赧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