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先是耐着性子跟皇帝闲聊几句,瞧着皇帝兴致不错,才将自己的目的讲出来。皇帝一听完赵佶的目的,本来还笑吟吟的脸顿时沉下来,冷声道:“十一哥你安心修道,这些事情不必你来过问。”
虽然皇帝脸色冷下来令赵佶心中一突,可还是没有放弃努力继续说道:“朝堂政事,臣弟自然不敢过问。可是苏学士本有大才,臣弟素来仰慕,纵使他真没有守疆牧民的才干,臣弟以为大可以效法前朝柳三变,给他一个奉旨填词的名头罢官回乡也就是了。实在不需要发配到儋州那天涯海角啊……”
皇帝吸一口气,沉声道:“你只知那苏轼有文才,却不知此人德行上有大问题,若不然,朝堂历任相公怎么都不能见容于他!我知道十一哥你向来乐意结交一些文采**的人物,这次我不怪责你,此事你也休要再提了。”
见赵佶还要开口,皇帝起身道:“夜深了,我也该去休息了,明早还有朝会,就不跟十一哥你多谈了。你若是不出宫,就着内侍在宫里安排住下。就这样吧。”
听到皇帝话语中对苏轼充满恶感,赵佶真想跟他说有问题的不是苏轼而是朝堂上众位相公。可是皇帝已经不给赵佶开口的机会,话一讲完即刻拂袖离去,只留下赵佶僵立在书房中。
“王爷您是打算留宿禁中还是出宫回府?”一边的内侍小心翼翼问道。
赵佶沉吟片刻,还是决定留在宫中,明天一早再向皇帝进言求情,因此便吩咐内侍给自己安排一个住所。因为心里有事挂念着,赵佶这一晚上也没怎么睡好,到了寅时便起身。梳洗停当后赶去皇帝的寝宫外等候,却被告知皇帝早已经上朝与诸位相公议事去了。
哲宗皇帝不可谓不勤勉,只是做事发错了力,一心想靠变法来富国强民,却对朝堂上越演越烈的党争视而不见。朝堂上众臣大半精力用在了党同伐异上,真正用在了治国治民上的心思却要少得多。
赵佶又在宫里逗留了许久,始终没有得到皇帝召见,无奈下只能转去向太后那里,将事情讲上一讲,希望能够借太后的影响力请皇帝赦免苏轼。可是向太后却没有已故高太皇太后对权力的热衷,只对赵佶说道:“朝堂上的政事,自有官家来拿主意。我久居宫苑之中,又能拿出什么比官家还要高明的见解。官家既然认为小苏学士该罚,自有他的道理。”
一番奔走无果,赵佶颓然出宫。看来苏轼被贬儋州已经成了定局,只盼望这位老先生命格够硬朗,能够等到自己执掌大局那一天。
经过此事后,赵佶益发明白有的事未必努力了就会有回报,对自己以后将要应对的难题也有了一些心理准备。朝堂上的事情,他现在实在没有置喙的权利,索性不闻不问,免得徒增烦忧。
又过了几天,洛阳百花会日期将近。丐帮在汴梁城的生意渐上轨道,全冠清也在准备着返回洛阳总舵。赵佶便决定跟全冠清一起同去,终于要正式接触到这个时代真正的江湖,赵佶的心情比较兴奋,数日来有些低沉的情绪也渐渐好转。
这次前往洛阳,赵佶除了带上梁师成这贴身内侍之外,还带了足足十名禁军当中的精英侍卫。这些侍卫一对一虽然胜不过全冠清,但十个人结成军中技击之阵,便来三五十个丐帮好汉也难冲垮阵势。后世人通常都讲宋朝军队羸弱,但其实宋朝的禁军非但不弱,更是天下第一等的步卒,凡数历朝都名列前茅。真正弱的是厢军,而厢军则大多都是难民组成,连基本的军事训练都很难维持,在战场上只能担当辅兵。
虽然全冠清拍着胸脯保证赵佶的安全,不过赵佶一来并不如何相信全冠清的保证,二来也想趁此行做些别的事情,因此很用心挑选出了这些侍卫。
既然要闯荡江湖了,自然要给自己想一个别号,江湖上人固然不知赵佶是哪个,不过地方上的官员却都清楚得很。赵佶不像明武宗朱厚照那么有情调给自己起个小名之余还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不过必要的掩人耳目还是需要的。思忖半晌,他决定自己外出后便以“赵丰”为名,这是取自易经上的“丰亨豫大”,不过赵佶的目的却不是夸耀,而是时刻警醒自己勿要走上追求那“丰亨豫大”的老路。
一切准备妥当,一行人正式动身。赵佶扮作一个游学士子,梁师成是身边长随,身后带着十名威风凛凛的家丁,从城西万胜门出城,一路往西去。这样一个难得接近的机会,全冠清自然不会放弃,脱去丐帮那极富标志性、订满口袋补丁的百衲衣,换了青衣小帽,赖在赵佶身边做个帐房。
从汴梁到洛阳,大道直通。但是因为宋代马匹奇缺,为了避免太扎眼,赵佶选择了乘驴车前往洛阳,而没有选择看起来更潇洒的拍马西去。
穿越来第一次走出汴梁城,赵佶瞧什么都觉得新鲜无比,坐在驴车上放大眼瞧着官路周遭的景致。如今时节正值晚春初夏,田野中少不了农人耕作。而官道上行人络绎不绝,有押运货物的商贾,有踏春游学的士子,也有回京的官员,众生百态,应接不暇。
走了一路看了一路,总体来说,大宋朝堂上虽然有些鸡飞狗跳,民间却还有几分祥和,多数人还能谈得上安居乐业,盛世气象未颓。如果以后赵佶再花十几年的时间整顿治理,而不是穷奢极欲的折腾,未必不能积蓄国力,在未来灭辽抗金的战场上大放异彩。
到了第四日,一行人到达洛阳。
作为一个数朝古都,洛阳在唐末五代以来虽然饱经战火洗礼,但泱泱气度犹存。宋初时太祖皇帝因为打算迁都洛阳,因此在旧城遗址上修建了新城,都是按照都城的标准来修建。虽然最终没能迁都成功,但是洛阳之雄伟却恢复了许多,同样是天下有数的繁华城池。
虽然皇帝脸色冷下来令赵佶心中一突,可还是没有放弃努力继续说道:“朝堂政事,臣弟自然不敢过问。可是苏学士本有大才,臣弟素来仰慕,纵使他真没有守疆牧民的才干,臣弟以为大可以效法前朝柳三变,给他一个奉旨填词的名头罢官回乡也就是了。实在不需要发配到儋州那天涯海角啊……”
皇帝吸一口气,沉声道:“你只知那苏轼有文才,却不知此人德行上有大问题,若不然,朝堂历任相公怎么都不能见容于他!我知道十一哥你向来乐意结交一些文采**的人物,这次我不怪责你,此事你也休要再提了。”
见赵佶还要开口,皇帝起身道:“夜深了,我也该去休息了,明早还有朝会,就不跟十一哥你多谈了。你若是不出宫,就着内侍在宫里安排住下。就这样吧。”
听到皇帝话语中对苏轼充满恶感,赵佶真想跟他说有问题的不是苏轼而是朝堂上众位相公。可是皇帝已经不给赵佶开口的机会,话一讲完即刻拂袖离去,只留下赵佶僵立在书房中。
“王爷您是打算留宿禁中还是出宫回府?”一边的内侍小心翼翼问道。
赵佶沉吟片刻,还是决定留在宫中,明天一早再向皇帝进言求情,因此便吩咐内侍给自己安排一个住所。因为心里有事挂念着,赵佶这一晚上也没怎么睡好,到了寅时便起身。梳洗停当后赶去皇帝的寝宫外等候,却被告知皇帝早已经上朝与诸位相公议事去了。
哲宗皇帝不可谓不勤勉,只是做事发错了力,一心想靠变法来富国强民,却对朝堂上越演越烈的党争视而不见。朝堂上众臣大半精力用在了党同伐异上,真正用在了治国治民上的心思却要少得多。
赵佶又在宫里逗留了许久,始终没有得到皇帝召见,无奈下只能转去向太后那里,将事情讲上一讲,希望能够借太后的影响力请皇帝赦免苏轼。可是向太后却没有已故高太皇太后对权力的热衷,只对赵佶说道:“朝堂上的政事,自有官家来拿主意。我久居宫苑之中,又能拿出什么比官家还要高明的见解。官家既然认为小苏学士该罚,自有他的道理。”
一番奔走无果,赵佶颓然出宫。看来苏轼被贬儋州已经成了定局,只盼望这位老先生命格够硬朗,能够等到自己执掌大局那一天。
经过此事后,赵佶益发明白有的事未必努力了就会有回报,对自己以后将要应对的难题也有了一些心理准备。朝堂上的事情,他现在实在没有置喙的权利,索性不闻不问,免得徒增烦忧。
又过了几天,洛阳百花会日期将近。丐帮在汴梁城的生意渐上轨道,全冠清也在准备着返回洛阳总舵。赵佶便决定跟全冠清一起同去,终于要正式接触到这个时代真正的江湖,赵佶的心情比较兴奋,数日来有些低沉的情绪也渐渐好转。
这次前往洛阳,赵佶除了带上梁师成这贴身内侍之外,还带了足足十名禁军当中的精英侍卫。这些侍卫一对一虽然胜不过全冠清,但十个人结成军中技击之阵,便来三五十个丐帮好汉也难冲垮阵势。后世人通常都讲宋朝军队羸弱,但其实宋朝的禁军非但不弱,更是天下第一等的步卒,凡数历朝都名列前茅。真正弱的是厢军,而厢军则大多都是难民组成,连基本的军事训练都很难维持,在战场上只能担当辅兵。
虽然全冠清拍着胸脯保证赵佶的安全,不过赵佶一来并不如何相信全冠清的保证,二来也想趁此行做些别的事情,因此很用心挑选出了这些侍卫。
既然要闯荡江湖了,自然要给自己想一个别号,江湖上人固然不知赵佶是哪个,不过地方上的官员却都清楚得很。赵佶不像明武宗朱厚照那么有情调给自己起个小名之余还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不过必要的掩人耳目还是需要的。思忖半晌,他决定自己外出后便以“赵丰”为名,这是取自易经上的“丰亨豫大”,不过赵佶的目的却不是夸耀,而是时刻警醒自己勿要走上追求那“丰亨豫大”的老路。
一切准备妥当,一行人正式动身。赵佶扮作一个游学士子,梁师成是身边长随,身后带着十名威风凛凛的家丁,从城西万胜门出城,一路往西去。这样一个难得接近的机会,全冠清自然不会放弃,脱去丐帮那极富标志性、订满口袋补丁的百衲衣,换了青衣小帽,赖在赵佶身边做个帐房。
从汴梁到洛阳,大道直通。但是因为宋代马匹奇缺,为了避免太扎眼,赵佶选择了乘驴车前往洛阳,而没有选择看起来更潇洒的拍马西去。
穿越来第一次走出汴梁城,赵佶瞧什么都觉得新鲜无比,坐在驴车上放大眼瞧着官路周遭的景致。如今时节正值晚春初夏,田野中少不了农人耕作。而官道上行人络绎不绝,有押运货物的商贾,有踏春游学的士子,也有回京的官员,众生百态,应接不暇。
走了一路看了一路,总体来说,大宋朝堂上虽然有些鸡飞狗跳,民间却还有几分祥和,多数人还能谈得上安居乐业,盛世气象未颓。如果以后赵佶再花十几年的时间整顿治理,而不是穷奢极欲的折腾,未必不能积蓄国力,在未来灭辽抗金的战场上大放异彩。
到了第四日,一行人到达洛阳。
作为一个数朝古都,洛阳在唐末五代以来虽然饱经战火洗礼,但泱泱气度犹存。宋初时太祖皇帝因为打算迁都洛阳,因此在旧城遗址上修建了新城,都是按照都城的标准来修建。虽然最终没能迁都成功,但是洛阳之雄伟却恢复了许多,同样是天下有数的繁华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