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隆1935年就职于夏威夷军区情报处,1938年调任克拉克堡的第7骑兵团,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什么?

    孟绍原一脸迷茫。

    考斯顿笑了笑:“1935年,夏威夷军区情报处处长小乔治·史密斯·巴顿中校,1938年,巴顿调任克拉克堡第7骑兵团团长,晋升上校。”

    啊?

    孟绍原明白了:“迪隆是巴顿的人?”

    不就是那个有人认为他是战术天才,有人认为他华而不实,自大狂,战争结束被任命为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结果没几天就被解职的美国四星上将巴顿。

    “是的,而且是亲信。”考斯顿点了点头,说道:“1939年,巴顿受命组建装甲旅,晋升为准将,同样也是准备把迪隆带去的。

    不过,因为需要,迪隆被调到了19骑兵团担任少校参谋官,因为巴顿的关系,一步步晋升到了上校,19骑兵团团长。”

    美军的这种骑兵团,只是保留着骑兵的名义。

    实际上,都已经是装甲部队了。

    而且,美军装甲部队在二战中很出风头,算得上是美军的王牌。

    考斯顿接着说道:“雷伊泰岛之战后,麦克阿瑟着手进攻吕宋岛,为此美国大举增兵,19骑兵团便调配到了麦克阿瑟麾下。老实说,19骑兵团在吕宋岛的表现还是非常抢眼的,一路打到了斯帕巴尼奥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麦克阿瑟亲自下令,由19骑兵团驻守斯帕巴尼奥斯和迪比洛尼斯,其中,迪隆驻守在斯帕巴尼奥斯。”

    不对啊。

    一个装甲团,怎么会让麦克阿瑟这个总司令亲自下令?

    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divclass="contentadv">孟绍原眨了下眼睛:“迪隆和麦克阿瑟有矛盾?”

    一定是这样的。

    正因为19骑兵团打得太顺利了,麦克阿瑟亲自下令迪隆停止前进。

    这样,之后的功劳和迪隆就没有关系了。

    考斯顿笑了笑:“迪隆和麦克阿瑟本人没有任何矛盾,但他是巴顿的亲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