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乱成一团,韩秀峰却很清闲。

    送走路过海安去各场巡察的郭沛霖,又换上粗布长衫,戴上斗笠,坐在明道书院后面的河边钓鱼。顾院长等士绅轮流作陪,今天正好轮到昨天刚从白米回来的李致庸,见坐了半天没鱼咬钩,又忍不住说起招兵练兵的事。

    “四爷,那么多青壮来投奔,您为何一个也不收?”

    想到吉大吉二他们光宗耀祖回来后,有好多村里的后生坐不住了,也想建功立业,成群结队来投军,韩秀峰就笑道“不是不收,而是不敢收。”

    “全是乡里的子弟,最可靠不过了,为何不敢收?”李致庸不解地问。

    “因为收下他们就得管他们饭,别看我们现在有点粮,但那点粮能够吃几天?与其收下他们,不如让各村办团练,让陆大明、梁六和吉大吉二他们去各村帮着先操练,等将来真要是有战事,再招他们入营。”

    想让各村办团练,让那些青壮在自个儿家门口操练,既不要发饷也不用管饭,李致庸不禁笑道“寓兵于民,这么好的办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你不是没想到,你是光想着有郭大人在,我们就不用为粮饷担忧。”韩秀峰提了提鱼竿,接着道“我跟你不一样,我得想长远点,万一郭大人调任怎么办?所以得未雨绸缪,先存点粮饷,以便不时之需。”

    李致庸点点头“这倒是,我们是得想长远点。”

    韩秀峰笑了笑,又说道“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现而今不比往年,水路梗阻,安丰、富安等场的盐运不出去,外面的粮一样运不过来,盐场那么多灶户盐丁的存粮一定不够吃,我们现在多存点,万一各场闹饥荒,郭大人还能从我们这儿调粮去解燃眉之急。”

    想到各盐场自产的粮一直是不够吃的,那些运商在把盐卖到湖广时,往往不会放空船回来,而是把湖广的粮再贩卖到沿海各盐场,李致庸这才意识到韩老爷想得更远。

    他正暗自感慨,突然发现韩老爷好像愣住了,顺着韩老爷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个身材苗条的妙龄女子,正跟余三姑一道提水浇河边的菜地。

    “四爷,四爷……”

    “哦,刚才说到哪儿了?”韩秀峰缓过神,带着几分尴尬地问。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李致庸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边看边笑道“好像是任院长家的女公子,不然不会跟着三姑一起干活。”

    韩秀峰刚才之所以走神,是因为那女子的背影越看越像远在巴县老家的琴儿,心不在焉地说“是吗?”

    “一定是,没想到任院长家的千金竟出落的如此标致!”李致庸笑了笑,又说道“生在扬州城里的女子就是不一样,据说琴棋书画没她不会的。别说海安,就是泰州也找不出几个这样的才女。”

    韩秀峰笑道“任院长膝下无子,就这么一个掌上明珠,自然要悉心教导。”

    “以前膝下无子,以后不见得还是,这不是续弦了吗,三姑一看就是个能生养的,说不定真能帮任院长生个大胖小子,给任院长传宗接代。”

    “这倒是,你这么一说倒给我提了个醒,以后可不能再让三姑干重活。”

    ……